
文章列表( 585篇 )
张品东是福建省晋江市一家知名纺织企业的行政人员,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按惯例担起一项重要任务:送礼。今年的春节也不例外。赶在2009年除夕之前,张品东已秉承企业老总的要求送出了价值6万多元的礼品。这些礼品的种类已经从前些年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小礼品演变为现在的很有一定“分量”的高档消费品,张品东透露企业每年在送礼上的支出是越来越多。
企业通过送礼活动辅以经营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如何纳税则是个敏感问题。税务人员在检查企业纳税情况时发现,一些企业在送出礼品后忽略了缴纳相应的税款,不仅造成税款流失,而且给企业平添了不少税务风险。
礼品经济繁盛年节送礼已成企业常态
今年春节前,记者走访了福州市部分百货公司。华联商厦某高档品牌手表专柜的一位导购员告诉记者,别看这些手表平时无人问津,但一到春节前后销售量都会大增,“春节前的一个月到元宵节期间,每日多的销售近百万元,少的也有七八万元”。据导购员介绍,这些消费者大部分是企业,大多是用来送礼,主要用于春节回馈客户。
就企业送礼行为,记者随后与福州、泉州、厦门的几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谈。这些企业负责人都表示,逢年过节派发礼品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在企事业单位乃至政府机关早已成为一种常态。总结下来,企业送礼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4种情形:因交情需要,给生意伙伴送礼;因经营需要,给客户送礼;因激励需要,给员工送礼;因关照需要,给相关部门人员送礼。其中,前两种形式的送礼行为占了大多数。
泉州市某大型酒店公关部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的酒店经常承接各类展会和企业会议,为了向客户表示感谢以便在以后的业务中能更好地合作,每到年底都会向客户馈赠礼品。因此,酒店每年在礼品采购上都出手阔绰,今年春节前给客户的礼品支出高达30多万元。“这样的支出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回报,多数老客户承诺今年的企业展会仍然选择我们酒店,酒店今年上半年的展会已经排到5月底。”王女士说。
惠安县一家知名食品企业的销售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09年该企业的销售额达1.2亿元,送礼支出大约为46万元,这一支出比上一年增长了30%。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送礼常见的形式主要有办公用品、珠宝首饰、手表、购物券(卡)等。这位负责人表示,收礼的都是企业的大客户,与这些大客户搞好关系对企业提高营销业绩至关重要。
说起送礼,福州一金融服务企业的老板刘先生则显得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在他们这个行当,节庆时送礼就是“潜规则”。通常情况下,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都设有专门的“送礼基金”,而对于刘先生刚创办的小企业来说,送礼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在公司刚起步时,他甚至有过借债送礼的经历。“现在竞争那么激励,有时几家公司在争取同一业务时,谁送的礼重,谁就有可能获得这单生意。当送礼已经蔚然成风时,你不送,就注定你和生意伙伴或者客户的交情会慢慢变淡。”刘先生说。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企业对礼品支出的巨大需求催热了礼品经济市场,礼品的创意、生产、经销、投递等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公司在运作。截至去年上半年,福建共有私营企业近22万户,以每户企业每年送礼平均支出5万元计算,福建私营企业一年的送礼支出就达到110亿元。放之全国来看,中国现有私营企业约500万户,一年送礼支出就达到2500亿元。如果再加上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送礼支出,这个数字还会更加惊人。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章旺表示,为疏通关系,为表示感谢,为激励人才,为联络感情,等等,企业送礼的初衷举不胜举,可以说企业的送礼活动俨然已发展成了一个成熟的经济链条。从送礼者的有所求,到收礼人的坦然,再加上中间的各个环节,送礼经济每年都上一个台阶。
只送礼不问税企业送礼暗藏税务风险
不管送礼行为是企业的主动意愿还是被动适应,根据规定,企业的送礼支出都应该规范做账并依法纳税。但税务部门在检查企业纳税情况时发现,多数企业在礼品支出方面账目不规范,逃避缴纳税款的现象非常普遍。
税务专家介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57号)的规定,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他活动中,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对个人取得该项所得,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其他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
0.国税发[1993]45号 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
取得股票(股权)转让收益和股息所得税收问题
1.财税字[1994] 20号 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
2.国税函[1997]385号 影视演职人员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国税发[1997]198号 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
国税函发[1998]333号 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
国税发[2002]52号 剧本使用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3.国税发[1999]178号 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
4.国税发[1999]58号 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5.国税发[2005]9号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
6.国税函[2000]57号 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税发[2000]118号 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
财税[2004]11号 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提供对营销人员个人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
7.财 税[2005]102号 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
8.财 税[2005]183号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
9. 国税发[2005]120号 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
10.财 税[2006]10号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
11.国税函[2006]39号 个人独资企业变更为个体经营户是否享受个人所得税再优惠
12.国税函[2006]245号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13.财 税[2007]102号 企业向个人支付不竞争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14.财 税[2007]13号 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
15.解读财税[2008]7号 高级专家延长离休退休期间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有关问题
16.财 税[2008]83号 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17.国税发[2008]115号 关于资产评估增值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18.大地税函[2008]251号 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19.大地税函[2009]26号 关于明确单位使用雇员个人车辆用于公务征收个人所得税
20.穗地税发[2009]148号 个人所得税若干征税业务指引[2009年]
鲁地税函[2009]97号 企业类型变更过程中实收资本变动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
苏地税函[2009]132号 资本公积等转增实收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21.国税发[2009]121号 关于明确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执行问题的通知
22.企便函[2009]33号 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
23.财企[2009]242号 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24.国税函[2009]639号 关于个人转租房屋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来源: 中国税务报